網路好公民 e起培養氣質素養
摘自教育部電子報 300期 2008-03-27
香港知名藝人拍攝的不雅照片,經人惡意散佈,而在網路上流傳,成為亞洲媒體焦點,也成為網路上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甚至有網友大量加以轉寄,希望「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但是,他們不知道,這已經觸法。
這樣的事情,時有所聞,有人利用網路犯罪,也有人已經觸法,卻不自知。2003年3月28日,總統府網站遭駭客入侵,總統府公告定四月一日愚人節為國定假日,經查發現,駭客是一名高二學生。另外,2005年,4月大考中心網站遭19歲建中畢業生入侵,竊取約30萬筆考生資料後賣給補習班。這名學生應該與二年前入侵總統府網站更改網站首頁同一人。
除了變成駭客,任意竄改官方網頁,竊取機密資料,網路上更可見到誹謗、散佈不實謠言的事情發生。
2005年,宜蘭縣一名高職學生,因不滿女友提出分手,涉嫌將女友個人資料登錄於網路即時通,並散播女友為援交女,女友不堪其擾休學並報警處理,警方將學生依加重誹謗罪嫌函送法辦。另外,還有學生非法提供下載,違反智慧財產權,2005年,保護智慧財產權警察大隊於進行網路巡邏時,發現狂飆手論壇網站架設音樂下載網站,提供流行音樂供網友下載,追查發現架站者是一名國二學生,該生侵權歌曲約一千多首,市價高達二千萬元,被警方依違反著作權法移送少年法庭審理。
這些事情,都應該不會發生,不過,因為這些學生缺乏網路素養,不懂網路使用的法律,因此觸法而不自知,甚至惡意觸法。
資訊科技讓生活越來越便利,不過,隨著網路發達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網路沈迷網路詐騙、網路交友被騙的問題層出不窮,網路援交、網路沈迷、誹謗的事件,也經常發生,如何讓學生在使用網路時,也能知道網路禮儀,培養網路素養,成為刻不容緩的事。
教育,是最有用的方式,面對學生使用網路產生的問題,老師該怎麼辦?怎麼教呢?教育部為了因應網路對青少年所帶來的影響與現象,推出多項因應策略,首先建置「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提供目前學生使用網路最多的麻煩問題,也針對家長常遇到問題,製作了「認識孩子的網路世界:網路素養家長篇」手冊,提供家長解決及輔導的對策及方法。期望除了學校教育的努力外,家長也能多多關心小孩使用網路的情況,與您的小孩一同於網路世界中成長。
此外,為了避免或降低使用網路產生的負面影響,教育部更從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四方面積極推動提升資訊素養與倫理:在學校方面:提供教師資訊素養與倫理相關教學資源,例如《高中版資訊素養與倫理》班級用套書、教師用合訂本及教學投影片光碟、「認識孩子的網路世界:網路素養家長篇」手冊。
在提升教師教學上,辦理教師資訊應用培訓課程,提升教師資訊倫理素養,讓教師瞭解青少年使用網路相關問題,如網路交友、網路遊戲、網路沉迷等現象,並以「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為平台,建置相關教學資源,提供教師教學參考。鼓勵縣市辦理資訊倫理座談會,並將各縣教師參與資訊素養研習(如網路倫理、智財權、資訊應用安全)研習人數比例,列入地方視導的評估指標。
納入課程 連結家長 灌輸網路禮儀
在培養學生網路素養方面:教育部將「資訊素養與倫理」列為普通高級中學「資訊科技概論」及九年一貫課程「資訊教育議題」課程綱要內容,並補助建置「網路新國民網站」,教導兒童學習網路禮節、法律及自我保護三大課程,以建立兒童上網安全觀念,主動保護兒童上網安全。
除了從學校、教師及學生方面加強,事實上,青少年使用網路的時間大多是在放學後,不是在家裡就是網咖,因此,家長的配合是能否培養學生具有網路素養的重要角色,教育部希望家長也能多多關心小孩使用網路的情況,因此,也特別製作了「認識孩子的網路世界:網路素養家長篇」,提供家長認識現在青少年們的網路世界,並多關心孩子上網狀況,引導孩子有正確的網路使用習慣。
其中,相當重要的部分,是建置「教師資訊素養與認知網站」,將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網路素養」、「網路交友」、「網路沉迷」、「網咖現象」、「網路遊戲」、「網路安全」、「網路交易」、「網路法律」等主題製作教材寶庫、蒐集網路使用新聞案例,及各項主題的內容介紹,方便老師自我學習與教學使用,也提供最迅速與正確的訊息給學生,了解網路世界的真相。
主動關懷 陪孩子上網
儘管教育部積極推動,但更重要的是家長的配合,面對網路誘惑,家長與教師該怎麼辦?台北市石牌國中教師張芳綺表示,網路聊天或玩線上遊戲,已成為當前中小學生的重要休閒方式之一,家長擔心孩子上網成癮,荒癈學業,也煩惱網路交友,孩子受害上當,不過一昧禁止孩子上網,反而會有反效果。她建議家長應該要轉個方向思考,上網是現在必備技能,根據她隨堂調查,一般國中生約有七到八成曾經交過網友,因此,她上課時都會以交網友發生的故事當作教材,或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教導學生千萬不要與網友單獨見面,因為透過網路交友,關於對方的了解有限,儘量將網友的交往限定為網路通信或聊天,最好不要見面比較好。
新竹市光明國小教師蔡政宏建議,國小學生有網友的不多,上網時大部分時間都在玩線上遊戲,網路安全的觀念應從小培養,因為網路雖然帶來資訊的方便,但如不當使用,青少年容易受到傷害、觸犯法律,例如公開傳播不當的資訊或畫面、沉溺線上遊戲等。
家長可以陪孩子上網,了解孩子在看哪些網路內容,使用哪些應用軟體,也可以和孩子討論,半夜上網或玩線上遊戲會影響學校表現、身體健康,以及與家人的關係等,引導孩子改變想法,慢慢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路。
做個網路紳士
小庭就讀國一,個性急躁。有一次和同學小英吵架,小庭講不過小英,很生氣,回家開電腦上網,看到有人在網路上鬥嘴,便想,在學校裡講不過小英,在網路上罵小英,總可以吧!於是小庭就在網路上指名道姓罵小英是豬八戒,是老巫婆,長大後會嫁不出去等等。小庭罵得不亦樂乎,卻被正在上網的小英和他的父母看個正著,小庭這下會碰到怎樣的結果呢?
每個人都不喜歡被別人辱罵,也不喜歡別人說我們的壞話,因為別人破壞我們的名譽,不但會讓我們覺得很生氣,而且會影響其他人對我們的看法。所以,刑法上為了保護每個人的名譽不要被別人破壞,規定了公然侮辱罪及誹謗罪,如果別人在很多人地方,用不好聽的話罵你,或是講一些傷害你的事情,那麼,他將受到五百元以下罰金,或受到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處罰。
小庭為了逞一時之快,而在電腦網路上罵小英,使很多人一上網路就會看到,這將對小英造成很大的傷害,如果小英告到法院,小庭將因為這種行為,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再說,若被罵的是自己,一定又氣憤又痛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承受的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如果真的碰到有人罵你,而你也難以原諒他的情況,就告訴老師或父母,讓他受到應有的懲罰。
摘自青春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