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連尚節 禁說不可能 4歲體驗非洲貧苦

連加恩 西非助孤兒 養子重語言及品格

2009年01月12日蘋果日報

連尚節是個頑皮活潑的小鬼,一刻都靜不下來。

到西非服替代役時,協助興建孤兒院,並透過一封主旨為「垃圾換舊衣」的電子郵件成功募集7萬多件衣物,連加恩的故事曾被拍成偶像劇《45℃天空下》。他鼓勵大家「發揮生孩子的能力極限」,並教出好品格的小孩來改變世界。報導╱帥文錦 攝影╱林永昌、葉仁傑 部分圖片提供╱連加恩
兒子連尚節剛過兩歲,1月中連家又將添龍鳳胎,連加恩想讓小孩成為可改變世界的主人翁。他認為,教養孩子首先是爸爸要懂得「不缺席」。他表示,現代家庭對孩子的學習都投注極多資源,導致父母們賺錢的壓力更大,甚至會無暇陪小孩而陷入惡性循環。
※陪子不花錢 激發語言興趣

連加恩不讓小孩子看電視或上網,因為從螢幕認知的,絕對不是真實世界。他經常利用枕頭跟被單在床上搭建「房屋」,在與孩子說故事玩積木時恍惚睡去,他笑稱床上是最好的親子互動區。連加恩也會善用3C產品,他錄下尚節洗澡的畫面,每次播放時2歲小鬼頭都很興奮,還說出完整句子:「看尚節澎澎!
認為孩子學好英語很重要,但連加恩強調:「學習語言是來自對溝通的渴望。」到了非洲因想與當地人溝通,連加恩才開始學法文,只一年就可暢行無阻,2歲的連尚節,因爸爸被邀演講,去過香港、韓國、馬來西亞,連加恩覺得帶孩子去東南亞玩頗有收穫,當地除了英語運用頻繁,還可以接受不同文化以及語言的刺激,讓孩子從小對外語產生興趣。
參訪社福機構 憫人惜福

看到自己洗澡的畫面,連尚節手舞足蹈著。

連加恩表示,自己的媽媽規定不可講負面話語,像是「累死了」、「不可能」、「完蛋了」都禁止,小時覺得專制,但長大後就可體認母親想培養小孩正向思考習慣的苦心,會保留此傳統。連尚節若洗澡時全身脫光不下水亂鬧、亂丟東西、或是丟食物、打媽媽,連加恩便會拿出「愛的小手」打手心處罰,若孩子還是不聽話,就使出撒手鐗說要把他給「關起來」,抱著小孩一起進黑暗的廁所,作勢要留下他,尚節此時便會嚇哭。連加恩近來發現,也可激發孩子競爭心態來管教,例如孩子不愛刷牙,父母就說其他同齡小孩都會自己刷,與尚節溝通,效果不錯。
在非洲建立孤兒院時連加恩並未生子,他卻相信,純真的孩子一定有比大人更有同情心。他舉例,曾有法國高中老師帶著行為偏差的學生們參訪,事後這位老師表示確有成效,學生們看到他人生活環境的艱難,對自身行為竟有所反省。連加恩希望讓尚節快點親眼看到非洲的狀況,會在2010年就成行。他同時表示,其實現在台灣的學校都更重視服務學習,多會安排參觀老人院、社會福利機構等行程,家長可利用此類機會,教育孩子惜福。

尚節的瀏海是爸爸幫忙剪的,這就是連加恩的省錢法。

尚節太吵鬧,爸爸一作勢要打,他竟做出害怕表情。
尚節太吵鬧,爸爸一作勢要打,他竟做出害怕表情。

連加恩勉強自己重複為小孩讀著故事書。

跟小女生朋友炫耀彈琴的連尚節,只會敲幾個破音。

連加恩經常利用枕頭跟被單搭房子,尚節今天爬進了「隧道」裡面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