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2007.11.12 
啥米碗糕的平等受教權?
本報訊

     教室穿堂的走廊上,張貼著生日許願卡,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女生寫著「我要當美髮師」,另一個小六男生用豪邁的語氣說「我要當老大!」你知道嗎?我在台北教了二十五年的,從沒聽過這類願望,都市孩子不是要上建中、北一女,就是台大、政大。

     有一次學校小朋友參加縣賽,我問運動選手最想吃的是「麥當勞」,閱讀小博士最想吃的則是「我家牛排」!這些在都市孩子看來稀鬆平常的速食,直至今天,對鄉下孩子仍是稀奇。

     都市與鄉下學生在「志願」、「飲食」上顯現的城鄉差異,我早已見怪不怪,但學校基本設備的差異、受教權的不平等,我不能不說。

     在台北市,「班班有單槍投影機」已實施多年,然而在我的鄉下學校,十一班二百三十八位學生,共用一部老舊單槍,老師搶著用。上學期因為使用過度,壞了沒錢送修,就向鄰近學校借一下,用完就得歸還,至於台北市「電子書包」、「無線上網」等高科技資訊網路使用的城鄉落差,就更不用談!

     讓我最不平的是人員編制的城鄉落差,阿扁市長時代,台北市的教師員額編制已拉到一點八,目前台灣省編制卻還不足一點五。

     以台北市六班小學為例,行政編制有三個主任,至少六個組長,外加一名系統管理師;我的十一班鄉下學校,卻只有二名主任、二名組長,所有老師都要兼行政工作

     不可思議的差距是,台北市湖田國小全校八十幾個學生,竟有廿七位老師;雲林縣一百五十六所國小中,全校六班的小校超過一半,共八十三所(其中四十二所學生數超過一百人),編制只有九個老師。

     同樣受少子化衝擊,台北市九所六班小校,享有充足經費與資源照顧學生,台灣省很多六班小校,卻岌岌可危擔心被裁併或廢校!同樣在台灣,卻一島兩制,我不禁要問這是啥米碗糕的平等受教權?

     (雲林縣莿桐鄉僑和國小校長簡三郎,甫從台北市國小返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