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孩子因為自我偏見,無法跟朋友好好相處。例如:跟人稍微擦撞一下,就認定是對方故意的,立即還以暴力。這時可藉由複述、認同等技巧,先聽孩子的意見,問他「怎麼了」,設法拉近距離。
● 接著詢問其他孩子對同件事的看法,重新建構事實,例如:「你們有沒有被別人撞到,或踩到腳?」如果其他孩子答「有啊」,老師可以再問:「那你們為什麼沒有生氣?」藉此呈現出另一種觀點:「玩的時候被踩到也沒辦法,就是因為這樣才好玩。」
● 最後區隔問題,「有人會故意踩別人?還是你自己這樣覺得呢?」讓孩子發現其實這一切都是誤解,進而修正自己的行為。
狀況:孩子愛鬧脾氣,老師可以怎麼談?
● 愛鬧彆扭的孩子其實「很想跟大家一樣」。先讓孩子意識到「和大家一起做事時很開心」,再累積小小的成功經驗,情況將大有改善。
● 就算偶爾又生起悶氣,老師只要問他:「這樣鬧彆扭,會有什麼好事發生?」、「你想發脾氣?還是想和大家一起做事?現在該怎麼做才好?」孩子的態度馬上就會軟化。
狀況:孩子缺乏自信,挫折忍受力低,家長可以怎麼談?
● 有些孩子嘗試新事物時,只要稍不順利,就備感挫折,哭個不停。這時可先藉由陪伴,增加安全感,然後教孩子用深呼吸法穩定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