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輔導青少年孩子交朋友

文﹕香港小童群益會 家庭生活教育組   編輯/ 版面﹕陳妙玲

(一) 不斷提點

  不正確的輔導方法

 
輔導的方法 不斷提點孩子要謹慎交友
「你要帶眼識人,切勿交上壞朋友。」
孩子的感受 家長認為自己思想幼稚,不懂辨別是非,
家長輕視自己的觀察與判斷。
孩子的反應/表現 「我這樣大了,還不懂得分辨好壞嗎﹖」

 

 

(二) 不斷訓示

 不正確的輔導方法

 
輔導的方法 訓示孩子在外的行為
說﹕「你要小心交朋友,提防被人利用。」
孩子的感受 家長認為自己見識淺薄,易被人蒙騙,
家長對自己不信任。
孩子的反應/表現 「我知道了﹗你以為我幼稚得什麼都不懂嗎﹖」

 

(三) 不斷警惕

 不正確的輔導方法

 
輔導的方法 警惕孩子不要荒廢學業,
說﹕「你不要只顧玩樂,有時間應該多讀書。」
孩子的感受 又是嚕嚕囌囌的老調,我自有分數,
用不著家長管教,我懂得分配時間。
孩子的反應/表現 「我知道了﹗你只是整天叫人讀書,都不怕悶的。」

 

(四) 不斷批評

 不正確的輔導方法

 
輔導的方法 隨意批評我的朋友「看你的朋友,
打扮得古靈精怪,不會是好人」。
孩子的感受 家長不尊重自己的朋友,暗示他們是壞人,
覺得家長太主觀,太武斷。
孩子的反應/表現 「周圍的人都是這樣打扮的,
你又怎能這樣肯定他們不是好人呢﹖」

 

(五) 不斷埋怨

 不正確的輔導方法

 
輔導的方法 埋怨孩子時常外出,
「你一有空便時常約朋友出外, 總是不留在家裡﹖」
孩子的感受 家長把我當作是小孩子,要整天呆在家裡,
不了解年青人需要多活動。
孩子的反應/表現 「整天都要留在家裡,真是悶死了﹗」

 

(六) 不斷窺探

 不正確的輔導方法

 
輔導的方法 窺探偵察孩子做什麼,常 說﹕
「又說回學校打波,
你究竟跟你的豬朋狗友去了那裡﹖」
孩子的感受 家長不尊重自己,干涉我的自由和私生活,
我生活,我交甚麼朋友不需要家長管束。
孩子的反應/表現 「為什麼要這樣緊張,我跟什麼人去有何關係﹖」

 

(一 )訂明行為規範

 正確的輔導方法

 
輔導的方法 與孩子訂明行為規範
「放假跟朋友去玩是很應該的,
不過,你要告訴我你去甚麼地方,幾時回家。」
孩子的感受 家長尊重自己的私生活,給予個人自由,
覺得家長的規範合理 。
孩子的反應/表現 「我去同學家裡聽唱片,食完晚飯便會回家﹖」

 

(二) 認識孩子的朋友

 正確的輔導方法

 
輔導的方法 找機會認識孩子的朋友
「看你經常和朋友去玩,
不如下次請他們回家吧的﹗」
孩子的感受 家長尊重、接受自己的朋友,
對自己的朋友表示歡迎。
孩子的反應/表現 「好呀﹗我計劃開個生日會,請他們來玩。」

 

(三) 協助孩子結交新朋友

 正確的輔導方法

 
輔導的方法 擴大孩子交友範圍,
以間接方式協助他們選擇朋友及結交朋友,
「你應該多參加課外活動」。
孩子的感受 家長關心自己需要,給自己意自己意見和指引。
孩子的反應/表現 「我也很希望認識多些朋友。」

 

(四) 主動討論人生哲理

 正確的輔導方法

 
輔導的方法 主動和孩子討論交友之道。
「你會怎樣選擇朋友呢﹖怎樣才是好的朋友﹖」
孩子的感受 家長尊重自己,有獨立思想,願意和家長分享。
孩子的反應/表現 「我一定會看清楚他的為人,才會和他做朋友。」

 

總結

青少年把朋友看得比甚麼也重要,因為在友群中得到支持、接納;關懷,友群間的互勵互勉,也增強了青少年人的自信心,
同時可嘗試到獨立自主的喜悅,分享在成長過程中的苦與樂。
可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往往擔心孩子交上壞朋友,習染不良行為,荒廢了學業。所以,對孩子交朋結友便十分關注。

其實,家長輔導孩子,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了解到正確的交友態度和行為規範,培養孩子的自律自主能力。

但家長首先要和孩子建立良好關係,多接觸,多溝通,了解孩子的友群生活,才能有效地輔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