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老蘇老師
和爸媽的10個約定
(摘自2012-10-11親子天下雜誌39-40期)
作者:老蘇老師
帶班多年,每回帶到新的班級,都希望能和這些新的家長達成一個共識─我們親師之間是「教育合夥人」的關係。應該彼此攜手合作,著眼於孩子的成長,而非始終處於緊張的對峙氣氛中。
孩子就像嫩綠的幼苗,應該在自由的空氣、和煦的陽光、與充滿著愛的環境長大。在親師之間和諧的氣氛中,在親師共同溫柔的堅持下,孩子的行為問題才能有效得到改善。
因此,為了讓孩子能在規律的環境中,朝著更好的自我而成長著,希望能和爸媽們訂下這十個愛的約定
1.
請不要用電視或電腦養小孩,不要讓他們隨時都盯著這些3C產品看。除非您想把孩子養成沒有思想、沒有求知欲望的玩偶。
經過高鐵的速食店,店門口坐著一家五口正沉默不語的吃著晚餐。而他們的小兒子就在人來人往的速食店門口,大喇喇拿著平板電腦玩起射擊電玩遊戲。
處於3C產品爆炸的年代,這畫面隨處可見。很多爸媽覺得讓孩子看看電視卡通、玩一下平板電腦又無妨,畢竟孩子可以暫時安靜一陣子,而大人們也可以稍微獲得喘息的機會。然而這問題應該是:現在我們讓孩子多沉迷一分鐘電玩,也就會讓他們與真實世界少了一分鐘的接觸;同時,也會增加未來孩子因網路成癮而引發親子戰爭的問題。
我家蘇小妹才兩歲半,現在已經是智慧型手機達人了,不管是滑手機、開鍵盤鎖、拍照、找影片……她樣樣拿手;她會自己打開電視電源,告訴我們哪台卡通台的節目比較好看。小小年紀的她,讓我們見識到3C產品強大的誘惑力。
我們夫妻倆深刻反省著忙碌工作對孩子所造成的影響。於是我們開始彼此約定,要儘量多空出時間來陪孩子。我們把一套又一套的童書搬出來,和她講起天馬行空的故事;每週也陪著她去上音樂教室,滿足她旺盛的求知欲;並且相互約定不可以在餐桌上使用3C產品……一段時間下來,我們發現蘇小妹對於3C產品的需求變少了,更多時間裡她在唱歌、在畫畫,在對爸爸媽媽玩著好有創意的扮家家酒遊戲。
當父母的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在待人處世時會有一顆溫暖、和善的心,那麼首先我們就要和孩子一起戒掉對這些3C產品的倚賴;並學習如何在和孩子相處時,進行更多親密的深層對話。
2. 家事教育很重要,您愛他就該讓他們分擔家裡的家事,讓他們明白父母維持一個家庭的辛勞。最好,也把他們帶去工作場域瞧瞧!
很多爸媽怕孩子辛苦,只希望孩子乖乖讀書就好,所以許多家事都不願讓孩子碰。但是這種看似愛孩子的做法,其實卻剝奪孩子學習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反而延後了孩子成熟獨立的時間點。
和孩子一起做家事,是一段很棒的親子互動時間。我很建議爸媽和孩子一起在家中做糕餅點心,除了有動手操作的機會,也可以讓他們動一動手部的小肌肉;同時也能培養孩子專注力與耐心;在食材調配過程中,更是數學能力應用在生活中最好的練習。
大人們在辛苦工作時,也應該讓孩子親眼見識,甚至讓他們一起來幫忙。我班上有孩子家中開修車廠,四年級起他就開始幫忙修車;晚上父母工作忙碌,他自己會去廚房煮好晚餐讓全家人享用。這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十分沉穩懂事,看待事物也比其他孩子更為豁達、充滿感恩心。
然而,我也有另外一位孩子,他的爸媽都在工地裡打工,每天工作機會相當不穩定,但是爸媽堅持「留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環境」。然而爸媽這樣的心意,卻造成這孩子一天到晚出手闊氣、下課後四處遊蕩、作業不想寫就用欺騙的方式來混過每一天。
愛孩子,就不應該大人們自己辛苦、而讓孩子獨自享福;愛孩子,就不應該怕麻煩而自己做完所有的事;愛孩子,就應該不讓他們有畏苦怕難的逃避機會,這才是真正愛孩子的表現。
3. 作業千萬不要讓孩子抄,要讓他自己靠自己的頭腦寫完作業,即使寫錯了也沒有關係。
面對孩子交來的作業,最讓我感到相當困擾的一點,就是有些孩子的作業總是用抄的。
我有一位家長很有意思,當我委婉的指出「孩子的作業全都是用抄的,希望爸媽能幫忙協助孩子改過這個習慣」時,這位媽媽就會大吐苦水的說:「老師你不知道啦,我兒子在家裡都不會主動寫作業,逼他寫就要在一旁盯很久……而且有些作業難到連我都看不懂……我只好讓他抄自修啊……」
我只好不厭其煩的和這位媽媽溝通:「沒關係,你就把『教』這件事放心的交給我,但是你必須要讓孩子靠自己把功課寫完,不可以再讓他抄作業了,我才知道他不懂的地方究竟在哪裡?……而且一定要讓孩子主動複習當天上課的內容。這方法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時間久了就會發現效果十分驚人……」
抄作業畢竟只是手動、眼動的機械式反應,學習效果很難進入到大腦裡。不但會讓「寫作業是為了提升學習成效」的用意大打折扣,長久下來也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與自發性。
4.
不愛讀書、行為出現偏差,大多是因為孩子沒有規律的作息。教孩子訂定專屬於他自己的每日學習作息表,溫柔的重建他們的生活作息!
我有幾位不愛寫作業的孩子,他們的理由經常是:因為前一晚跟爸媽的朋友在外面吃飯、喝酒到很晚,所以回家後沒時間寫作業。看著這些孩子臉上委屈的表情,於是責備的話又吞回肚子裡。
很多這類的孩子,剛開始是沒時間寫作業,到後來是因為積欠太多作業、被唸到臭頭了,乾脆懶得寫。孩子需要擁有規律的生活作息,這是孩子心性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大人要以身作則,千萬別任意破壞了這些規律。
去年一整年,我們為了培養小姪女規律的生活作息,一起擬定了一張「每日學習作息表」。這張表格洋洋灑灑的列了一大串:什麼時間點小姪女該完成什麼事。不過很快的我們就發現這張作息表問題多多:
第一,這張作息表是從我們大人的角度來擬定的,而非孩子心裡想要的作息表;
第二,項目太多,時間被切割得太細碎,很難每一項都做完;
第三,動作很慢的小姪女,光是寫完學校功課就花了好久時間,如果當天晚上又有英語補習,根本就是三更半夜才能上床睡覺。
所以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這張「每日學習作息表」必須是從孩子的出發點來擬定的,必須和孩子討論過、達成共識後,孩子才會認定這是他自己訂出的作息表,才是比較容易落實的計畫。
作息表訂定好了,務必讓孩子按照計畫執行。剛開始執行總是格外的辛苦,所以父母親的鼓勵與正增強絕對是關鍵。在父母親溫柔的堅持中,時間一拉長,孩子才能將這些表格上的文字,真正內化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5. 寫作很重要,閱讀很重要,算數學也很重要。所以每天要留給孩子一段「自我學習時間」,千萬別把孩子放學後的時間塞得喘不過氣來!
我常在晚上九點多,還看到好多孩子仍身著學校制服、背著書包才剛要回家。我常在想:這些孩子真的快樂嗎?他們真的能達到大人們所預期的成效嗎?
我會在班上留了很多的「自我學習時間」,讓班上孩子們在這段時間內規劃自己的學習素材與進度。我發現當孩子們沉浸在認真學習的氛圍裡時,他們自己都會大嘆時間怎麼過得那麼快?
在家裡,父母們也應該要留給孩子一段「自我學習時間」,讓他們可以寫作、閱讀、算數學、學英語……寫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寫作能夠訓練孩子深層的思考,整合思緒,將語文能力融會貫通;閱讀,能加深、加廣孩子的語文能力,激發創造力;數學,是每天需要投注時間去學習的,得靠孩子每天去和它親近,別人幫不了他們……孩子光只是每天把這些事情做好,就得花去好多的時間,塞進再多的學習他們也負荷不了了。
這讓我想起最近和家中務農的同事聊天,他告訴我他家在平地也可以種出香甜的水蜜桃來。除了品種及栽種技術是獨家祕方外,更重要的要經過「疏枝」的過程:大刀闊斧的摘掉多餘果實,在枝頭上只留下固定數量的果實,如此水蜜桃才能有足夠的空間與營養,長得又大又香甜。
對待我們的孩子,也應該是這樣「疏枝」的態度。我們必須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他們能夠自由的生長、自在的呼吸。如此,他們才會在適切的時機裡,開出芳香的花朵、結出充滿智慧的果實來!
6.
不要和孩子談條件,不要和他們談「考九十五分以上獎賞一百元」、「做一件家事二十元」、「讀兩小時書就可以玩半小時電玩」……之類的獎賞,孩子會完全忘了其實這些都是他們應該做的本分。
一群孩子趴在我的桌前,大聊特聊著考試過後誰的「好處」可以得到比較多?
孩子甲說:「好可惜哦!我這次沒有考到一百分。我媽說每一科如果一百分,都可以領到一百元!」
孩子乙說:「我媽說,如果我考前五名,就讓我買Wii……」
孩子丙說:「是哦,我媽說這次成績進步,可以允許我每天多一點打電動的時間;可是如果成績退步,要扣我的零用錢……」
聽著這些孩子在談論著各式各樣的獎賞,心裡忍不住嘆了一口氣。這些孩子對讀書這件事的動機,正不自覺的被大人影響著。當孩子只在乎著考試過後的獎賞,而非在乎該如何用心的準備考試時,孩子就會慢慢的把讀書變成是為大人而讀的苦差事。
我的另一位家長這麼說:「沒辦法啊,如果不跟孩子談條件,他自己根本就不會去讀書。」這就是一個孩子的胃口被養大的例子。當有一天所開出的條件已經無法滿足孩子時,他們就會全然忽略了讀書的意義及所帶來的樂趣。
孩子的獎勵,並非來自外在所給予的,而是來自於自己本身所感受到的快樂。我們應該教他們去體會:認真做一件事情之後,從心裡散發出來的深層滿足感。孩子應該為自己訂下自我獎勵的項目,例如:為自己留一段時間讀一本好書、寫一封信給自己為自己喝采、和爸媽來一場電影約會……當孩子是從自己的角度來給予自我獎勵時,他們才會懂得分辨做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以及什麼才是心靈上真正的快樂!
7. 成績不是唯一,現代社會裡有很多成績好、但品行糟糕的孩子。未來的工作不是留給成績好的孩子,而是留給會做人、頭腦靈活、且充滿創意的孩子!
每回去參加完各屆的畢業同學會,回來後都有一種深深的感觸:用生命的長度,來觀看孩子的發展,就會驚覺每個孩子長大後,都和我們當初所猜想的完全不一樣。
有些在國小成績優異的孩子,好多個在人生各個競賽中敗下陣來,用玩樂和逃避,來掩飾心中的不安;而有些令人放心不下的小娃,卻也用著他們自己的方式,一路跌跌撞撞的,去品嘗人生的精采百態。
教書的時間拉得愈長,就會發現其實該在乎的應該愈不一樣。
該在乎的是孩子的一生,而非眼前一分兩分、雞毛蒜皮。孩子的未來,真的不是現在就能計較得來。
我看過「小時候被爸媽強押著什麼事情都不可以做、什麼事情都不用做、就是乖乖讀書就對了」的乖孩子。但是當他們長大後有能力可以遠離爸媽的監控時,他們就逃得遠遠的,一天到晚賴在大學宿舍裡狂打電動、翹課睡大頭覺、即便被退學了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爸媽們若真該用心計較,應該是他們的能力、品格、和心靈的養成。那才是陪伴他們一生、從心底不斷生出的勇氣來源!
8. 老師,其實是您的「教育合作夥伴」,而且最多也只有短短三年而已。親師之間需要誠懇的溝通,而不是意氣之爭。
教書教久了,什麼類型的家長都遇過。我曾遇過在我面前大聲咆哮、隨後甩頭就走的情緒化家長;也遇過許多總以敬重態度來面對老師的優質家長。對於這些優質家長,我總是心生感激,感謝他們所給予的尊重,同時我也會更加以禮相待。我們約定好親師雙方要共同合作,一起欣賞並讚美孩子的優點,一起協助孩子解決他所遇到的問題。
至於那些情緒化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我反而加倍疼愛,因為這些孩子夾在我和家長中間,其實是左右為難的。而孩子畢業後當我再遇到他們的家長時,我可以用充滿自信且堅定的眼神迎向他們,因為我確定自己在那兩年內用盡全力、問心無愧的教導他們的孩子;而我也發現這些家長們的臉上則多了份尷尬的神情。
我常覺得親師之間,是一種緣分,應該是共同教育夥伴的關係。畢竟短短兩年過去後,老師想要再指導孩子的機會十分有限。親師之間不該是意氣之爭,而是需要誠懇的溝通。如果您覺得和老師之間很難溝通,就該更誠懇的持續和老師溝通,直到老師不會誤解您的意思、而能虛心接受彼此的意見為止,那才是真正的溝通。您愈尊重老師,老師愈會對您的孩子掏心掏肺,這才是親師生三贏的局面。
9. 對孩子碎碎唸是沒有用的,不如拿張紙,讓孩子把事情的經過寫下來、把做錯的原因寫下來、把爸媽對他的關心寫下來……沉靜下來的孩子才會有智慧,才會懂得父母的真心。
幾年前我突然恍然大悟,原來我的帶班風格跟「寫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除了每天讓孩子大量的創作短文外;連做錯事後,也讓他們用「寫」的來好好反省一番。
透過教導孩子書寫的歷程,我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當孩子犯錯時,如果直接對他們訓話,他們反而會沉默不語,問老半天也問不出所以然來;臉上還會有著古怪的臉色;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確認他們是真的懂得我們在說什麼。
孩子的心態真的是很有趣,當他們做錯事被罵時,有些孩子會覺得「好吧,我為這件事情付出代價了」,也有孩子會覺得「反正我再忍一下,就能挨過這頓罵了」,因此他們始終沒有自己對這件錯事好好的反省一番。
然而如果是讓他們去書寫後再來對話,先寫下這件事情裡自己做錯什麼、如何彌補、下次如何預防……就會發現他們的文字裡充滿了歉意。安靜的書寫,讓他們找回內在的智慧,毋須多說什麼,他們就教懂了自己該如何去面對自己的錯誤。
有網友和我分享:「我真的有把你的話給聽進去,昨晚我讓讀大班的女兒寫下了她生平第一次的『反省單』囉,感覺挺有趣的……」能得到這樣的回饋真是令人開心。
我們得讓孩子先和自己對話過,再來進行親子之間的溝通。否則等到孩子都被罵皮了、被罵壞了,要想再和他們建立所謂的溝通管道,那就難上加難了!
10. 請不要說「我沒有辦法和孩子溝通」,也不要說「我管不動孩子了、隨便他愛怎樣就怎樣了」,這樣的說法,只會讓孩子心裡失去了在乎的心,他只會更加的為所欲為。
我有位偏差行為相當嚴重的學生,他不但常逃學不來上學,偷竊、離家出走、霸凌同學也時有所聞。
我時常在放學後載著他回家,以確保他不會再去和中輟生鬼混;也常去孩子家把他挖起床載到學校上學。有時候我和學校主任得到警局探望他、載著他去和黑道大哥斡旋……這些事情,常讓我感到沮喪不已。
每回當孩子闖下大禍,這孩子的媽會淚流滿面的向我道歉,有時卻也冷冷的說些喪氣話:「老師,算了啦,我管不動他了,隨便他去了,我現在只希望他趕快被關起來,免得再去傷害別人,這也算是為了他的安全好……」這些話讓我深刻感受到孩子內心裡的痛楚,這孩子會這麼放棄自己不是沒有原因的。
我不斷的向這孩子的媽媽打氣:「這孩子會做出這麼多的偏差行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你們不斷的暗示他:『你很壞,大人們都拿你沒有辦法,也對你絕望了!』所以他才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毫不在意,因為連他自己都看不到自己的未來了。但是,全天下有能力喚回孩子的人,就是您而已。您要有無堅不摧的決心,去喚回您的孩子。因為,您是他最在乎的爸媽。」
孩子畢業後,因為大案件而上了社會版新聞,然而在事情落幕後,孩子和他媽媽一起打電話給我,電話那頭的媽媽說:「老師,我要謝謝您,一直以來,就是您對這孩子最不放棄,一直給予我們很多協助……」我在路旁停下摩托車接聽電話,兩年來的點點滴滴像電影畫面般快速的流過眼前。而孩子也接過電話,一句「老師,謝謝您」,霎時間讓我紅了眼眶。
親愛的爸媽們,別對您的孩子放棄,也千萬別對他們說喪氣話。我們不是束手無策,我們只是還沒有找到和孩子對話的方式。您要相信自己:我們有堅決的信念!我們能為孩子做的,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