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確認你和子女的親密關係
1、不管多忙碌,我每天和孩子至少有20分鐘獨處的時間。
2、我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心情愉快的狀態多過心情差的次數。
3、和孩子在一起,我經常摸他的頭、拍肩,或者是彼此擁抱。
4、孩子說話的時候,我能耐心的聽完。
5、和孩子對話,除非必要,我不會說「你應該…」、「你最好…否則」、「你再…我就要…」。
6、孩子願意經常告訴我,學校生活許多我不知道的事情。
7、出門旅遊之前,我會先和孩子溝通行程。
8、我要求孩子的每一件事情,自己也都能做到。
9、我會把工作上遭遇的壓力,找機會說給孩子聽。
10、我同意,孩子的快樂比成績重要。
※超過5道題目答案是否定的,親子關係亮紅燈
→ 今天別加班,快回家補修親子學分。
※超過5道題目答案肯定,親子關係亮黃燈 → 寶貝成長不等人,別拖延,立刻做就對!
※10題都答「是」,親子關係亮綠燈 → 趕快把這樣做的好處,分享給你認識的父母們。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成長學習-教育觀點-菁英父母為何教出偏差孩子
調查顯示:近6成的家長每天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有4小時以上,親子共處時最常從事的活動是:3成5的小孩說看電視,近2成5的家長說做功課;親子每天說話的時間以半小時以內居多,且聊天的話題都是以「學校課業」和「學校生活」為主,但孩子最想和父母聊的卻是「心情和情緒」。
為了強化家庭教育、提昇家庭互動的深度及內涵,因此,提倡「新家庭運動—幸福家庭123」,希望用最簡單的方式邀約家長,「承諾」每1天至少陪伴孩子20分鐘,一起做3件事:共讀(讓親子攜手成長)、分享(溝通順暢,親子雙贏)、遊戲(讓孩子在快樂中長大)
*「共讀」─親子共讀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一個很好的溝通媒介,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若能巧妙地將故事內容與生活事件做連結,可以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及自然的教導孩子關於不同事物的認識與處理。同時,親子共讀也可以讓大人學習柔和謙卑,讓孩子建立自信自尊。
*「分享」─透過同理心的傾聽分享,父母與孩子能夠在了解與接納中,找到彼此需求的妥協與平衡。透過用心的營造、敏感的體察,父母可以為孩子提供的不只是共同的生活經驗,還可以建構出深刻的人生分享,共創美好的家庭回憶。所以父母不論多忙,每天一定要抽時間跟孩子分享互動。
*「遊戲」─在遊戲過程裡,家人可以溝通、對話,也可以讓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體驗與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種持續努力的動態過程,讓孩子有較佳的免疫力及處理問題的能耐。所以遊戲並不是浪費時間,是讓孩子均衡發展的最佳方法。遊戲的主角是孩子,若能順應孩子的天性、興趣,帶給孩子的不僅是快樂、自由與滿足,更能使得孩子內在的自我活動表現達到平衡,為孩子也為父母留下美好的成長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