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好父母,再做好朋友」
要學會「先做好父母,再做好朋友」,孩子需要有界限的父母,幫助他學習面對人生的挑戰和義務。能理解行為界限的孩子,能自我調節並尊重界限。現在的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少,很怕把關係弄僵,怕孩子討厭他們,只想當「朋友」。例如小孩在學校做錯事或表現不好,家長會一直幫孩子解釋原因,「同理」完孩子之後,卻沒有「改變」孩子的行為。
有些孩子不懂尊重,要求和成人有一樣的權利,卻不用擔負和成人一樣的責任,其實孩子從小就應該學習做選擇,並且學會為自己選擇的後果「負責任」。為了培養孩子的道德感和良知,孩子犯錯覺得不舒服時,不要試圖立刻消除他的罪惡感,因為罪惡感是學習判斷對與錯的基本。
基本的價值觀,諸如:感恩、誠信、禮貌、尊重、謙遜、同理、自律、公德、廉恥、正義感等……,乃至於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以及法鼓山推動的「心六倫」,這些文化裡的「終極價值」並沒有、也不應該改變。道德、信仰與價值,仍然是引領一個孩子終其一生得以安身立命的「指導綱領」,值得父母殷殷叮囑,隨著時代改變的,不是價值本身,而是傳遞價值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