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愛」與「溺愛」很難有明顯界線,疼惜孩子的心情人皆有之,有些家庭很清楚孩子需要管教,但是卻又覺得不知道該怎麼做,感覺蠻難管的。究竟被溺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可能會是什麼模樣:
一、可能沒辦法面對挫折、人緣不好
◎原因--照顧得太好、不懂得自我要求的「溫室花朵」,結束義務教育後,既不升學也沒有工作意願,過份快樂的童年,往往就等於一個不快樂的成年。從小眾星拱月,沒有同理心,不會替別人設想,因此人緣不好。過度的讚美自我會顯得不真實,其實父母應讓孩子接納「有長處,也有缺點」的自我,才能面對真實世界。
二、可能沒有責任感、自制力差
◎原因--小時候作業都有人幫忙寫,天塌下來有人頂,很難培養責任感。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習慣大人給答案,不喜歡思考也不想有答錯被責難的事情發生,兩手一攤「我不會!」再加上兩行清淚,只要時間來不及或者利用大人的同情心,接下來就是全家幫忙做功課。沒有人糾正孩子某些錯誤的行為,長大後就更難自覺言行不當,且自我感覺超良好,不容家人叼唸,也容易惱羞成怒,從不認為自己有錯。
三、不服從團體規定,脾氣大、有暴力傾向(以為「小孩就是這樣,長大就會好」。)
◎原因--孩提時大家都遷就他,讓他為所欲為,長大仍以為可以如此待人處事。有的家庭很少約束孩子,等到青春期想管教,孩子根本不聽話。另一類則從小以強硬方式管教,孩子年紀小無法反抗,等到體型漸長,就會動手反抗,甚至毆打家中長輩。醫師提醒,必要時務必尋求醫療協助,若忽略問題,等到青少年時期,發現難以管教,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