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能力強、可塑性高,所以培養孩子自動自發的習慣要趁早
愈早陪讀,孩子愈早養成自己寫功課的習慣;愈早下工夫,他長大後依賴你的機會就愈少。
低年級孩子的功課不多,很快就能寫完。即使五分鐘就完成作業,您最好再挑本好書讀給他聽,儘量讓孩子維持回家有三十分鐘坐在書桌前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功課,也要能陪著孩子找工具書,和他討論。
其次,在孩子習慣養成前,您得讓他練習「遇到困難時,我可以如何解決問題,怎樣找到方法?」。
並且特別注意他寫字的筆順對不對?看書的距離對不對?如何整理書包?有問題怎樣請教老師或同學?還有寫作業的態度好不好?是一次解決一項作業?還是每樣作業都摸一下,最後什麼都沒做好?
這些習慣在養成的階段,您會辛苦一點,等孩子建立好習慣,態度對了,您就會很輕鬆了。如果小時候作業都有人幫忙寫,天塌下來有人頂,很難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習慣大人給答案,不喜歡思考也不想有答錯被責難的事情發生,兩手一攤「我不會!」再加上兩行清淚,只要時間來不及或者利用大人的同情心,接下來就是全家幫忙做功課。沒有人糾正孩子的某些錯誤行為,長大後就更難自覺言行不當,且自我感覺超良好,不容家人叼唸,也容易惱羞成怒,從不認為自己有錯,全都是別人的錯,這樣將會變成一個沒有責任感、自制力差的孩子。
不服管教的孩子,絕不是天生下來就是這副德行的,也不是到學校後才突然變了樣的
有些孩子小時候就很頑皮,只是小一、小二時,父母還管得了,但現在的孩子發育好,小五、小六就已體型魁梧,甚至比家長高大壯碩,又因少子化緣故,家庭寵愛有時忽略了一些管教問題,等到青少年時期,發現難以管教,為時已晚。小孩不服管教時,若態度極差,動不動亂摔東西,或是大發脾氣,大吼大叫,就有可能是有情緒障礙的徵兆,家長和醫療單位的評估介入越早越好,否則等到長大,不僅管不動,家長還有可能被孩子反嗆,甚至…。小朋友不管是難過、挫折、無聊,如果習慣用暴力的方式發洩,不但造成其他人的困擾,也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這很可能是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適切表達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因此家長應該教導孩子學習自我情緒管理,並且也能以身作則,才能建立親子良好的互動關係。